郭妍伶 助理教授

- 聯絡電話:037-382714
- 電子信箱:cherub1010@nuu.edu.tw
- 專長領域:文字學、華語文教學、華人社會與文化、中國文學
- 開設課程:中國文學史、文學理論與批評、古典小說、本國語文等課程
- 經歷:明新科技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專案助理教授兼主任
一貫道天皇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長榮大學華語文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兼執行秘書
實踐大學應用中文系專案助理教授 -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
期刊論文
-
郭妍伶(2025年)。流行語融入華語教學之應用與成效探析。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16期。頁1-19。
-
郭妍伶(2024年)。孔子形象的現代詮釋──以華語流行歌詞為中心的探討。樹德通識教育專刊。第18期。頁133-146。
- 楊雁婷、郭妍伶(2024年)。以概念隱喻角度為中心析論《當代中文課程》之「熟語」類型及應用。明新學報。第47卷第8期。頁1-16。
- 郭妍伶(2024年)。運用時事短片結合社會關懷與自我成長議題融入大一國文課程之教學設計。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15期。頁247-259。
- 林宏達、郭妍伶(2024年)。近十年臺灣詞學研究成果綜述──以博碩士論文為中心的討論。書目季刊。第58卷第1期。頁127-141。
- 郭妍伶、楊雁婷(2024年)。線上同步華語教學聽說能力活動設計──以中級學習者為例。遠東通識學報。第18卷第1期。頁27-46。
- 林宏達、郭妍伶(2023年)。紙上敘述到影像演繹:以夏烈〈白門再見〉教學與評量為例。新生學報。第24期。頁1-18。
- 林宏達、郭妍伶(2023年)。兩岸古裝劇主題曲歌詞之變遷與異同──以改編金庸小說電視劇為例。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14期。頁97-124。
- 郭妍伶(2023年)。字說自畫──圖像表達融入大一國文課程教學設計。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14期。頁77-96。
- 郭妍伶(2022年)。近十年(2013-2022)許瀚研究成果述略。書目季刊。第56卷第3期。頁143-156。
- 林宏達、郭妍伶(2022年)。近十年(2011-2020)臺灣詞學研究博碩士論文目錄。書目季刊。第56卷第1期。頁139-164。
- 楊雁婷、郭妍伶(2022年)。混成教學應用於華語教學聽說能力活動設計──以中級學習者為例。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13期。頁87-107。
- 郭妍伶(2022年)。近四十年來(1981-2020)臺灣一貫道研究碩博士論文目錄。書目季刊。第55卷第4期。頁103-117。
- 郭妍伶(2021年)。一貫道道歌發展述論──以寶光建德為中心的探討。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12期。頁107-132。
- 郭妍伶(2021年)。字遊自在:生命探索融入國文課程教學設計。遠東通識學報。第15卷第2期。頁25-56。
- 郭妍伶、楊雁婷(2021年)。以概念隱喻角度為中心析論《迷你廣播劇》之「熟語」類型及教學設計舉隅。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11期。頁159-179。
研討會論文
- 郭妍伶(2025年)。臺灣對外華語教學「漢字教學」研究成果綜述──以博碩士論文為中心的討論。香港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第十四屆漢字與漢文教育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教育大學。
- 楊雁婷、郭妍伶(2025年)。可見式思考歷程融入華語聽說能力教學──以SDGs性別平等為例。東吳大學教學資源中心主辦。2025從課室到社會永續:教學實踐與跨域創新研討會。臺北:東吳大學。
- 郭妍伶(2024年)。流行語融入華語教學之應用與成效探析。中華文化教育學會主辦。第五屆經典詮釋暨語文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中華文化教育學會。
- 郭妍伶(2023年)。用時事短片結合社會關懷與自我成長議題融入大一國文課程之教學設計。長榮大學博雅教育學部、通識教育中心主辦。第十屆通識教育發展與革新學術研討會。臺南:長榮大學。
- 楊雁婷、郭妍伶(2023年)。以概念隱喻角度為中心析論《當代中文課程》(5)、(6)之「熟語」類型及應用。中華文化教育學會、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第四屆經典詮釋暨語文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 郭妍伶(2022年)。近十年許瀚研究回顧。山東大學文學院主辦。海峽兩岸許瀚學術研討會。
- 郭妍伶(2022年)。溝通表達技巧融入國文課程之教學設計──以夏烈〈白門再見〉為例。長榮大學博雅教育學部、通識教育中心主辦。第九屆通識教育發展與革新學術研討會。臺南:長榮大學。
- 林宏達、郭妍伶(2022年)。近十年臺灣詞學研究成果綜述──以博碩士論文為中心的討論。中華詩詞學會海峽詩詞研究院主辦。海峽詩詞文化論壇。頁1-13。
- 郭妍伶(2022年)。原型與變異──華語流行歌詞中的「孔子」探論。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主辦。第四屆語文教育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教育大學。
- 郭妍伶、楊雁婷(2022年)。混成教學應用於華語教學聽說能力活動設計──以中級學習者為例。銘傳大學華語文教學學系主辦。2022年「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銘傳大學。
- 郭妍伶(2021年)。字說自畫──圖像表達融入國文課程教學設計。長榮大學博雅教育學部、通識教育中心主辦。第八屆通識教育發展與革新學術研討會。臺南:長榮大學。
- 林宏達、郭妍伶(2021年)。紙上敘述到影像演繹:以夏烈〈白門再見〉教學與評量為例。中華文化教育學會主辦。第二屆經典詮釋暨語文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郭妍伶(2021年)。一貫道道歌發展述論──以寶光建德為中心的探討。第六屆崇華學術研討會。高雄:一貫道天皇學院。
- 郭妍伶、楊雁婷(2021)。線上同步華語教學聽說能力活動設計──以中級學習者為例。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教育大學、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主辦。第十屆華文教學國際論壇。
- 林宏達、郭妍伶(2021年)。兩岸古裝劇主題曲歌詞之變遷與異同──以改編金庸小說電視劇為例。福建師範大學、萬卷樓圖書公司等合辦。第八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
- 郭妍伶(2021年)。漢字教學教具運用遊戲機制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專書著作
- 郭妍伶、李鴻玥(2023年)。泛起行道的一抹波光:彌勒家園長者生命故事。高雄:一貫道天皇學院一貫道學系。
- 中文閱讀與表達(二版)。高雄:一貫道天皇學院一貫道學系,2022年。
- 郭妍伶主編;王志偉、王柔方、陳煒翰撰文;圖:歐陽絲沅(2022年)。日常生活華語:尼泊爾篇。高雄:一貫道天皇學院一貫道學系。
- 郭妍伶主編(2022年)。遇見行道的一盞心燈──彌勒家園長者生命故事。高雄:一貫道天皇學院一貫道學系。
- 郭妍伶(2022年)。中文閱讀與表達。高雄:一貫道天皇學院一貫道學系。
專業論文
- 郭妍伶(2022年11月)。溝通表達技巧融入國文課程之教學設計──以夏烈〈白門再見〉為例。2022長榮大學第九屆通識教育發展與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長榮大學。
- 郭妍伶、楊雁婷(2021年6月)。以概念隱喻角度為中心析論《各行各業說中文(2)》之熟語類型及應用。國際漢語教材設計與遠程電子教學。頁149-167。香港:學術專業圖書中心。
教學活動計畫與補助
- 外籍學生華語能力精進計畫
教育部「明新科技大學113年度外國學生華語文能力精進計畫」(協同主持,2024.12-2025.7.31) - 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
109年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一貫道天皇學院赴尼泊爾華語教學」計畫(主持人,2020-2023)
106年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實踐大學應用中文學系暑期海外華語教學實習」計畫(主持人,2017)
瀏覽數:
分享